心脏猝死的急救方法主要有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保持呼吸道通畅、拨打急救电话、避免移动患者。
1、心肺复苏:
立即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同时配合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持续进行直至专业救援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2、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
如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应立即使用。按照设备语音提示操作,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裸露胸部指定位置。设备会自动分析心律并在需要时提示放电除颤。除颤后应继续心肺复苏。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平放于硬质平面,头部后仰抬起下颌,清除口腔内异物。如患者有呕吐,应将其头部转向一侧防止误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助于提高人工呼吸效果。
4、拨打急救电话:
在开始急救的同时,应让旁人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准确告知事发地点、患者状况和已采取的急救措施。保持电话畅通以便急救人员指导后续操作。
5、避免移动患者:
除非环境不安全,否则不要随意移动患者。突然的心脏骤停可能伴有其他损伤,不当移动可能加重病情。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场进行进一步处理。
心脏猝死急救的关键在于快速识别和立即行动。日常生活中应学习规范的心肺复苏技术,了解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位置。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检查,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多摄入新鲜蔬果和全谷物。戒烟限酒,维持健康体重。有心脏病家族史者更应提高警惕,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及时就医。
煤气中毒可通过迅速脱离中毒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治疗、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方式急救。煤气中毒通常由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导致,可能引发头痛、恶心、意识模糊等症状。
1、脱离中毒环境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关闭煤气源并开窗通风。避免继续吸入一氧化碳加重中毒,转移时注意患者保暖,减少体力消耗。若现场存在爆炸风险,须确保自身安全后再施救。
2、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患者衣领腰带,清除口鼻分泌物,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对昏迷患者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管。呼吸微弱或停止时须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3、吸氧治疗尽快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浓度需超过60%,最好使用面罩给氧。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力是氧气的200倍,高浓度氧气可加速一氧化碳解离。持续吸氧至症状完全缓解,通常需要4-6小时。
4、药物治疗中重度中毒需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减轻脑水肿,使用注射用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出现抽搐时可肌注地西泮注射液,心肌损伤者需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疗监护下使用。
5、高压氧治疗对昏迷、妊娠或碳氧血红蛋白超过25%的患者,应在2小时内进行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可迅速置换体内一氧化碳,改善组织缺氧,降低迟发性脑病风险。通常需治疗10-20次,每次90分钟。
急救后需密切观察2个月,警惕迟发性脑病发生。恢复期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定期复查脑电图与认知功能,家中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燃气设备须由专业人员定期检修。出现记忆力减退或肢体震颤等后遗症时及时神经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