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脑膜炎是指脑膜和脊髓膜的炎症,通常表现为发热、头痛、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因,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均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通常症状较轻,多数患者可自行恢复。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发热和头痛,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2、细菌感染细菌性脑膜炎较为严重,常见致病菌包括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性脑膜炎起病急骤,进展迅速,需及时就医。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同时配合脱水降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措施。
3、真菌感染隐球菌、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可引起真菌性脑膜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等。真菌性脑膜炎病程较长,治疗难度大,需长期使用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氟康唑等。
4、寄生虫感染弓形虫、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感染可导致寄生虫性脑膜炎。寄生虫性脑膜炎多与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或接触污染水源有关。治疗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如磺胺嘧啶、阿苯达唑等,同时需针对具体寄生虫种类制定治疗方案。
5、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这类脑膜炎与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有关,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控制原发病。
预防脑膜炎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及时接种疫苗如流脑疫苗、肺炎疫苗等。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应尽早就医,特别是伴有颈部僵硬、意识改变等表现时更需警惕脑膜炎可能。脑膜炎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保证充足营养支持。恢复期可适当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