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脊髓损伤患者可通过轴向翻身法、30度侧卧位翻身法、辅助工具翻身法、床栏辅助翻身法、团队协作翻身法等方式实现安全翻身。脊髓损伤患者因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自主翻身困难,需根据损伤平面和残存功能选择个体化方案。
适用于颈椎及高位胸髓损伤患者。操作时需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轴向转动,避免脊柱扭转。护理人员一手固定患者肩部,另一手扶住髋部,同步缓慢翻转。翻身前后需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预防压疮发生。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脊柱二次损伤风险,但需两名护理人员配合完成。
针对中低位胸髓损伤伴部分躯干控制能力的患者。将患者向一侧倾斜30度角,用枕头支撑背部维持体位。此角度可减轻骶尾部压力且不影响呼吸功能。每两小时更换一次方向,配合防压疮气垫使用效果更佳。需注意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
采用翻身巾、移位滑板等辅助器具。将翻身巾平铺于患者身下,通过提拉带实现省力翻转。适用于体重较大或存在痉挛的完全性损伤患者。操作时需确保工具无皱褶,避免皮肤剪切伤。电动翻身床可实现定时自动翻身,但需评估患者经济承受能力。
对保留上肢功能的低位损伤患者适用。指导患者抓住床栏屈肘发力,利用上肢残存力量配合骨盆旋转完成自主翻身。康复初期需治疗师辅助骨盆旋转,后期可独立完成。需在床栏加装防撞软垫,防止肢体碰撞受伤。
针对重症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需医生、护士、康复师共同参与,翻身同时监测生命体征。一名人员负责头部固定,两人分别扶持肩髋部,一人观察监护设备。必要时在翻身前进行气道吸引,防止误吸。该操作应在ICU或康复中心专业环境中进行。
脊髓损伤患者翻身护理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完全被动翻身逐步过渡到辅助下主动翻身。日常应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使用减压敷料保护骨突部位。建议进行呼吸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练习,增强残存肌力。定期评估皮肤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建立2-3小时翻身的作息表,可使用智能提醒设备辅助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