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需严格控制血糖、定期监测、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运动并遵医嘱用药。妊娠糖尿病可能增加母婴并发症风险,需通过综合管理保障母婴健康。
妊娠期间需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目标值为空腹血糖低于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建议使用动态血糖仪持续跟踪血糖波动,尤其注意夜间血糖变化。若出现反复高血糖或低血糖,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每日分5-6餐进食,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40%-50%。优先选择全谷物、绿叶蔬菜和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避免精制糖及高脂食物,每餐搭配15-20克膳食纤维。营养师需根据孕周、体重增长情况个性化制定食谱,预防酮症发生。
推荐每日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或游泳。运动时间宜安排在餐后1小时,避免空腹运动引发低血糖。若出现宫缩、阴道出血或头晕需立即停止。血糖低于3.9mmol/L时禁止运动,需先补充15克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
口服降糖药通常妊娠期禁用,需改用胰岛素治疗。常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控制餐后血糖,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控制基础血糖。胰岛素剂量需随孕周增长动态调整,尤其孕20周后胰岛素抵抗加重,可能需增加30%-50%剂量。严禁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需增加产检频率,孕28周前每2周1次,孕28周后每周1次。定期进行胎儿超声、胎心监护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孕32周起需评估胎儿肺成熟度,警惕巨大儿、羊水过多等并发症。若合并视网膜病变或肾病,需联合眼科、肾科共同监测。
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血糖。每日记录饮食、运动及血糖数据供医生参考。准备血糖快速纠正食品如葡萄糖片随身携带。妊娠晚期需提前与产科医生讨论分娩时机及方式,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哺乳期仍需维持血糖监测,多数患者产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概率显著增加,建议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