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眼睛起针眼可通过热敷、局部用药、保持清洁、避免挤压、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针眼通常由细菌感染、睑板腺堵塞、免疫力下降、用眼卫生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热敷能促进睑板腺分泌物排出,缓解局部充血肿胀。用40-45℃温热毛巾敷于患处5-10分钟,每日重复3-4次。热敷前需清洁双手及眼部,避免继发感染。若出现皮肤发红加重或疼痛加剧应停止。
细菌性针眼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等抗菌药物。使用前需清洁眼睑边缘分泌物,滴眼液应滴入结膜囊而非直接接触针眼。用药期间出现瘙痒、水肿等过敏反应需停药。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专用眼部清洁棉片擦拭睑缘,清除分泌物及痂皮。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清洁产品。化妆者需停用眼线液、睫毛膏等产品,卸妆时选择无刺激配方的卸妆液。佩戴隐形眼镜者应改为框架眼镜。
针眼未成熟时挤压可能导致感染扩散,引发眶蜂窝织炎等严重并发症。勿自行用针挑破或用手揉搓患处。脓肿形成后应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切开排脓,术后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膏。
若3日内症状无缓解、视力下降或出现发热头痛,需排查是否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或合并其他眼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应尽早就诊,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针眼恢复期间应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及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饮食宜清淡,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B2摄入,如胡萝卜、猪肝、鸡蛋等。注意毛巾、枕套等个人物品的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儿童患者家长应监督其不用脏手揉眼,定期修剪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