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小儿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或溃疡。该病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具有自限性,但需警惕重症病例。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或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疱疹液或粪便传播,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暴发流行。患儿发病前2天至症状消退后1周均具有传染性。
突发高热可达39-40℃,伴随咽痛、拒食、流涎。口腔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等处出现灰白色疱疹,1-2天后破溃形成溃疡。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全身症状。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即可初步诊断,血常规检查多显示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需与手足口病、疱疹性口炎等鉴别,后者多累及牙龈且无全身症状。
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抗病毒,开喉剑喷雾剂缓解咽痛。溃疡面可涂抹康复新液促进愈合,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液。
持续高热超过3天、精神萎靡、肢体抖动需警惕脑炎等并发症。出现呼吸急促、皮肤花纹等表现时,可能进展为神经源性肺水肿,须立即急诊处理。
患儿应单独使用餐具并煮沸消毒,家长接触患儿后需规范洗手。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如米汤、牛奶,避免酸性食物刺激溃疡。保持居室通风,体温正常3天后可逐步恢复活动,但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嗜睡、抽搐等表现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