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背部筋膜炎是指背部筋膜发生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通常与慢性劳损、受凉或姿势不良等因素有关。
长期重复性动作或过度使用背部肌肉可能导致筋膜微损伤,引发炎症反应。常见于搬运工人、伏案工作者等群体。症状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可通过热敷、红外线理疗缓解,急性期需减少负重活动。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
背部长时间暴露于低温环境会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筋膜组织缺血缺氧。典型症状为晨起时背部板结感,伴随针刺样疼痛。日常需注意保暖,使用暖宝宝或艾灸改善血运。疼痛明显时可短期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长期驼背、脊柱侧弯等异常体态会造成筋膜张力失衡。症状多表现为两侧肩胛骨内侧缘酸痛,久坐后加剧。需通过核心肌群锻炼矫正姿势,推荐游泳、瑜伽等运动。物理治疗可采用冲击波或超声波治疗仪。
部分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异常,筋膜组织中出现淋巴细胞浸润。这类情况疼痛范围较广,可能伴有关节僵硬。需进行风湿免疫筛查,确诊后可能需要使用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抗风湿药物。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疾病可能诱发筋膜变性。症状特点为夜间疼痛明显,局部可能触及条索状硬结。需控制原发病,配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医生可能开具硫辛酸胶囊改善神经营养。
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睡眠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枕头高度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为宜。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适度进行扩胸运动、小燕飞等背部拉伸练习。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上肢放射痛,需及时就诊排除脊柱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