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新生儿缺钙可通过母乳喂养、配方奶补充、维生素D滴剂、晒太阳、调整母亲饮食等方式补充。新生儿缺钙可能与母亲孕期钙摄入不足、早产、维生素D缺乏、喂养不当、遗传代谢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易惊、多汗、睡眠不安、枕秃、囟门闭合延迟等症状。
母乳是新生儿最佳钙源,母亲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达到1000-1200毫克。哺乳期可多食用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或遵医嘱服用碳酸钙D3颗粒。若母乳不足,需及时添加配方奶,避免单纯依赖母乳导致钙摄入不足。
无法母乳喂养时,应选择钙强化配方奶粉。普通婴儿配方奶每100毫升含钙约50-60毫克,每日摄入600-800毫升可满足需求。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选用特殊配方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添加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
足月新生儿出生后2周起需每日补充维生素D3滴剂400-800单位,促进钙吸收。常用药品有星鲨维生素D滴剂、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早产儿、双胞胎等高风险群体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避免过量补充。
每日10-15分钟阳光照射能帮助皮肤合成维生素D,最佳时段为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需直接暴露婴儿手脚或面部,避免隔着玻璃或涂抹防晒霜。北方冬季或阴雨天气应延长补充维生素D滴剂的时间。
哺乳期母亲需增加高钙食物摄入,如每日500毫升牛奶、100克豆腐、50克芝麻酱等。若饮食无法满足,可遵医嘱服用牡蛎碳酸钙片或维D2磷酸氢钙片。同时限制浓茶、咖啡等影响钙吸收的饮品。
家长需定期监测新生儿生长发育曲线,若出现方颅、肋骨串珠等严重缺钙体征,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加大钙剂或维生素D剂量,防止高钙血症或脏器钙化风险。日常护理中注意保持适宜室温,减少因出汗导致的钙流失,抚触按摩有助于改善睡眠不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