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缺陷。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分为HIV-1型和HIV-2型。HIV-1型是全球范围内流行的主要毒株,致病性较强。HIV-2型主要在西非地区流行,致病性相对较弱。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长期潜伏在人体内。随着病毒不断复制,CD4+T淋巴细胞数量逐渐减少,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200个/微升时,患者进入艾滋病期,容易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很快失去活性。病毒对热敏感,56摄氏度30分钟即可灭活。常用消毒剂如75%酒精、含氯消毒剂等也能有效灭活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以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但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避免不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确保医疗操作和美容操作中使用消毒合格的器械。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母婴阻断治疗。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如发生高危行为,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咨询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