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儿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方法通常存在一定风险,但整体可控。治疗方法主要有介入封堵术、外科修补术等,具体风险程度与缺损大小、位置及患儿个体状况相关。
介入封堵术通过导管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完成闭合,创伤较小且恢复快。常见风险包括封堵器脱落、心律失常、血管损伤等,多数为暂时性且可通过调整处理。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胸痛或低热,通常无须特殊干预。外科修补术需开胸或胸腔镜操作,适用于复杂缺损或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情况。术中可能面临出血、感染风险,术后需关注伤口愈合及心肺功能恢复。两种治疗均需严格评估适应证,术前完善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降低操作风险。
建议术后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观察封堵器位置或修补效果。日常避免剧烈运动碰撞胸部,预防呼吸道感染。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若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或心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多数患儿经规范治疗后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远期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