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腰椎退行性改变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情况下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时通常不严重;若已出现神经压迫或活动受限则需及时干预。
腰椎退行性改变主要指椎间盘脱水、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等生理性老化现象。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久坐后腰部酸胀,通过热敷、适度拉伸可缓解。此阶段影像学检查可见轻度椎间隙狭窄或骨赘形成,但未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加强腰背肌锻炼如游泳、平板支撑,避免久坐和负重劳动。部分患者随着退变进展,可能出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发下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时需结合磁共振评估压迫程度,可尝试牵引、低频脉冲电治疗等物理疗法,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和神经水肿。
少数患者退变严重时可导致腰椎管狭窄或脊柱不稳,出现间歇性跛行、马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当保守治疗无效或存在进行性肌力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时,需考虑椎间融合术、椎管减压术等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退变进程可能加速,需定期复查并控制原发病。
日常应保持标准体重以减少腰椎负荷,睡眠选择硬板床,避免弯腰搬重物。急性期疼痛发作时可佩戴腰围临时固定,但长期使用可能加重肌肉萎缩。建议每坐立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进行八段锦、瑜伽等低冲击运动维持脊柱柔韧性。若出现持续夜间痛或下肢无力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