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科
盆腔积液可能由生理性因素、盆腔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破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盆腔积液是妇科常见表现,部分情况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排卵期或月经期可能出现少量盆腔积液,通常无不适症状。这种积液为透明液体,深度多小于30毫米,无须特殊处理。日常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即可自行吸收。
盆腔炎性疾病可能导致炎性渗出物积聚,与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感染有关,常伴有下腹痛、发热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抗感染治疗。
输卵管妊娠破裂会导致血液积聚在盆腔,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和阴道流血,可能伴随休克。需紧急手术处理,如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术后需监测血β-HCG水平变化。
黄体囊肿或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时,囊内液体会流入盆腔。可能出现急性下腹坠痛,超声显示混合性包块。根据病情选择保守观察或腹腔镜探查术,必要时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调节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反复出血形成巧克力样积液,伴有进行性痛经和性交痛。可选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抑制卵巢功能,严重者需行病灶切除术。
出现盆腔积液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性质。急性腹痛、发热或阴道流血应立即就诊。日常保持会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经期禁用盆浴。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B超是诊断盆腔积液的主要手段,必要时需配合肿瘤标志物检测排除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