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周围长小颗粒怎么回事

1.2万次浏览

吴国君 副主任医师

吴国君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乳腺外科

乳房周围长小颗粒可能与毛囊炎、皮脂腺囊肿、湿疹、乳腺增生、过敏反应等原因有关,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毛囊炎

毛囊炎是毛囊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常因出汗过多或清洁不足导致。表现为红色丘疹伴疼痛或瘙痒。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外涂,严重时口服头孢氨苄胶囊。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抓挠。

2、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堵塞形成囊肿,触诊为皮下圆形肿块,可能继发感染。较小囊肿无须处理,增大或感染时需手术切除。合并感染时可外用红霉素软膏,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控制炎症。

3、湿疹

湿疹与过敏或皮肤屏障受损相关,表现为密集小丘疹伴渗出倾向。需避免搔抓,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联合氯雷他定片抗炎止痒。哺乳期女性慎用激素药膏,可改用氧化锌软膏。

4、乳腺增生

激素波动可能导致乳腺组织异常增生,形成颗粒状结节。通常伴随月经周期胀痛,可服用乳癖消片调节内分泌,联合维生素E软胶囊缓解症状。建议定期乳腺超声检查。

5、过敏反应

接触化纤内衣、洗涤剂等致敏原可能引发丘疹样皮疹。需更换纯棉衣物,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抗过敏,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反复发作需排查过敏原。

日常应选择透气棉质内衣,避免使用碱性沐浴露。洗澡水温不超过40摄氏度,清洁后及时擦干。观察颗粒变化情况,若出现红肿化脓、快速增大或伴有乳头溢液,须立即就诊乳腺外科。哺乳期女性出现皮疹需暂停母乳喂养直至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