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慢性肾衰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

1.09万次浏览

李婷婷 副主任医师

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慢性肾衰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有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铁缺乏、炎症状态、红细胞寿命缩短、尿毒症毒素蓄积等。贫血可能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心悸等症状,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确诊。

一、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

肾脏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合成器官,慢性肾衰时肾实质受损导致合成减少。患者可能出现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需通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同时监测铁代谢指标。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血红蛋白上升过快引发高血压等并发症。

二、铁缺乏

慢性肾衰患者常因食欲减退、限制蛋白饮食导致铁摄入不足,血液透析时失血也会加重铁丢失。表现为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可遵医嘱使用蔗糖铁注射液或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补充,同时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日常可适量食用动物肝脏、瘦肉等富铁食物。

三、炎症状态

慢性肾衰伴随的微炎症状态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干扰铁利用。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可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此时即使补充促红素效果仍不佳。需控制感染灶,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罗沙司他胶囊调节铁代谢,或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控制炎症反应。

四、红细胞寿命缩短

尿毒症环境下红细胞膜稳定性下降,易被脾脏破坏导致寿命缩短至60-90天。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脾肿大等症状,血液检查显示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可通过血液灌流清除毒素,或使用甲钴胺片改善红细胞代谢。透析患者需保证充分透析剂量,减少毒素蓄积。

五、尿毒症毒素蓄积

肌酐、尿素氮等毒素积累会抑制骨髓造血微环境,同时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敏感性。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伴随恶心、皮肤瘙痒等症状。除规律透析外,可配合药用炭片吸附毒素,或口服复方α-酮酸片减少氮质产物生成。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

慢性肾衰贫血患者应保持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生物价高的蛋白。限制高磷食物如乳制品、坚果的摄入,避免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改善心肺功能。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促红素或铁剂剂量,每月监测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指标。透析患者需注意动静脉内瘘维护,避免感染或血栓形成。出现头晕加重、活动后气促等贫血加重表现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