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科
盆腔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生活护理等方式改善。盆腔炎通常由细菌感染、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低下、医源性操作等因素引起。
细菌感染是盆腔炎的主要病因,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头孢曲松钠对革兰阴性菌敏感,左氧氟沙星可覆盖支原体感染,甲硝唑针对厌氧菌有效。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避免耐药性产生。若出现药物过敏或胃肠道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超短波治疗仪或红外线照射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组织粘连和疼痛。适用于慢性盆腔炎辅助治疗,每周进行2-3次,10-15次为1疗程。热敷也可作为家庭护理手段,使用40℃左右热水袋敷于下腹,每次15-20分钟。急性发作期伴发热时应禁用热疗。
金刚藤胶囊、妇科千金片、花红片等中成药具有清热利湿功效。金刚藤胶囊含金刚藤提取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妇科千金片适用于带下量多色黄者。中药灌肠疗法通过直肠给药直接作用于盆腔,常用红藤汤保留灌肠。使用中药需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
盆腔脓肿或输卵管卵巢脓肿需行腹腔镜手术引流,严重者可能需切除病变输卵管。宫腔镜可用于分离盆腔粘连,术后配合防粘连剂预防复发。手术适应证包括抗生素治疗72小时无效、脓肿破裂、不孕症患者需恢复解剖结构等情况。
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避免盆浴和游泳。每日清洗会阴部,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勤换洗。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慢性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盆腔炎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腰腹部保暖,月经期加强卫生管理。建议每半年进行妇科检查,监测HPV和衣原体感染。出现下腹坠痛加重、异常阴道出血或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慢性盆腔炎患者可尝试艾灸关元、三阴交等穴位辅助调理,但须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