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胃部有硬块可能与胃部肿瘤、胃石症、胃潴留、胃部炎症或胃部肌肉肥厚等因素有关。胃部硬块通常表现为腹部触及异常包块,可能伴随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胃镜、超声或CT等检查明确诊断。
胃部肿瘤是胃部硬块的常见原因之一,可能与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胃部肿瘤通常表现为腹部触及固定包块,可能伴随体重下降、呕血、黑便等症状。可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病理活检。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等。常用药物有替吉奥胶囊、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等。
胃石症是由于进食某些难以消化的物质在胃内积聚形成硬块,常见于大量进食柿子、黑枣等富含鞣酸的食物。胃石症通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胃溃疡或肠梗阻。可通过胃镜检查确诊,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溶解、内镜下碎石或手术取出。常用药物有碳酸氢钠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
胃潴留是指胃内容物排空障碍,导致胃部扩张并可能触及硬块,常见于糖尿病胃轻瘫、幽门梗阻等疾病。胃潴留通常表现为餐后饱胀、呕吐隔夜食物等症状。可通过胃排空试验或胃镜检查确诊,治疗方式包括促胃肠动力药物、幽门扩张术或胃造瘘术。常用药物有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
胃部炎症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可能导致胃壁增厚或局部水肿,形成可触及的硬块。胃部炎症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酗酒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上腹痛、反酸、嗳气等症状。可通过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确诊,治疗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护胃等。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铋钾颗粒、阿莫西林胶囊等。
胃部肌肉肥厚如肥厚性幽门狭窄可能导致胃部触及硬块,多见于婴幼儿,成人较少见。肥厚性幽门狭窄通常表现为喷射性呕吐、脱水、体重不增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确诊,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切开肥厚的幽门肌层。成人若出现类似情况需考虑其他病因。
发现胃部有硬块时应避免自行按压或热敷,以免加重病情。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难消化的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若硬块持续存在或伴随消瘦、呕血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胃部病变,特别是40岁以上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