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通内科
酒后发烧可能与酒精代谢异常、脱水、过敏反应、感染或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酒后发烧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头痛等症状,需结合具体诱因采取相应措施。
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若人体缺乏乙醛脱氢酶,可能导致乙醛蓄积,引发血管扩张和体温升高。这类情况常伴随面部潮红、心跳加快,可通过适量饮水促进代谢,严重时需就医。
酒精具有利尿作用,过量饮酒会导致体液流失,引发脱水性发热。患者可能出现口干、头晕等症状,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或口服补液盐有助于缓解。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加重脱水。
部分人群对酒精或酒类中的组胺、亚硫酸盐等成分过敏,可能诱发免疫反应导致发热。常伴有皮疹、呼吸困难等表现,需立即停饮酒类并使用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必要时需急诊处理。
饮酒可能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增加呼吸道或泌尿系统感染概率。若出现持续高热、寒战等症状,可能与细菌性肺炎或尿路感染有关,需进行血常规检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治疗。
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片等药物与酒精结合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发热、呕吐等。服用抗生素期间应严格禁酒,出现严重反应时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进行急救。
酒后出现发热应停止饮酒并监测体温,38.5摄氏度以下可物理降温,超过需及时就医。日常需控制饮酒量,避免空腹饮酒,服用药物期间严格遵医嘱禁酒。若反复出现酒后发热,建议完善肝功能、过敏原检测等检查排除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