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琰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视神经萎缩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视神经萎缩通常由青光眼、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遗传因素、外伤等原因引起。
视神经萎缩可能与青光眼、视神经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甲钴胺片、胞磷胆碱钠胶囊、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药物。甲钴胺片有助于营养神经,胞磷胆碱钠胶囊可改善神经功能,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能促进微循环。药物治疗需结合病因选择,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视神经萎缩若由青光眼或外伤导致,可能需要通过青光眼滤过术、视神经减压术等手术干预。青光眼滤过术可降低眼压,视神经减压术能缓解神经压迫。术后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并定期监测视力变化。
针对残留视力可进行视觉刺激训练、视野扩展训练等康复手段。视觉刺激训练通过特定光栅图案激活神经通路,视野扩展训练利用棱镜辅助扩大视野范围。训练需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重复进行,每周3-5次效果较好。
日常应避免吸烟饮酒,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糙米、瘦肉,以及含叶黄素的菠菜、玉米等深色蔬菜。阅读时保证充足光照,使用放大辅助器具减轻用眼负担。
每3-6个月需进行视力、视野、眼底照相、OCT等检查。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监测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视野检查评估功能进展。复查结果异常时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转诊神经内科排查全身性疾病。
视神经萎缩患者需长期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保护残余视力,居家环境设置防撞条和语音提示装置。可参加低视力康复协会获取社会支持,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家属应协助记录症状变化,外出时做好陪护。若出现突发视力骤降或眼痛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