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广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普外科
小儿食物中毒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寒战、精神萎靡、脱水休克等。食物中毒是指摄入被细菌、病毒、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或全身中毒反应,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严重症状。
进食后1-6小时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未消化食物或胆汁。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或诺如病毒感染,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建议家长暂时禁食2-4小时,呕吐缓解后少量多次喂口服补液盐,若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需就医。
脐周或全腹阵发性绞痛伴随水样便或黏液便,每日排便可达10次以上。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感染时可能出现血便。家长需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避免使用止泻药,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补液盐Ⅲ等。
体温可达38-40℃,伴随畏寒或四肢冰凉,提示细菌性食物中毒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家长应每2小时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物理降温时禁用酒精擦浴。
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或异常烦躁,可能因脱水或肉毒杆菌毒素影响神经系统。家长需观察患儿瞳孔变化和肢体活动,出现眼神呆滞、肌张力下降时需立即急诊,肉毒抗毒素需在中毒后24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严重时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轮状病毒或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家长发现患儿6小时无尿或哭时无泪,应立即静脉补液治疗,延迟处理可能引发急性肾损伤。
预防小儿食物中毒需注意食材新鲜度,避免生熟交叉污染,肉类蛋类彻底加热。夏季慎食凉拌菜、隔夜饭,冰箱存放食物不超过2天。婴幼儿餐具应每日煮沸消毒,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达标餐厅。如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须立即携带可疑食物样本就医,保留粪便用于病原学检测。恢复期饮食应从米汤、稀粥开始逐步过渡,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胃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