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呼吸内科
发高烧可通过温水擦拭、冰袋冷敷、调节室温、补充水分、酒精擦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高烧通常由感染、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体温超过39摄氏度时需及时干预。
用32-34摄氏度的温水浸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分蒸发可带走体表热量,避免水温过低引发寒战。每10分钟重复进行,配合测量体温变化。皮肤破损或凝血功能障碍者慎用。
将冰块装入密封袋包裹干毛巾,置于前额或双侧腋下。每次冷敷不超过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婴幼儿及老年体弱者需减少冷敷时间。冰敷可快速降低局部温度,但可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缩。
保持室内温度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使用空调或风扇促进空气流通,避免冷风直吹身体。适当减少衣物和盖被厚度,选择透气棉质面料。环境过热会阻碍散热,过冷可能加重寒战反应。
每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温开水或淡盐水,也可选择口服补液盐。发热时呼吸和出汗导致水分流失加快,充足饮水能促进代谢散热。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酒精,婴幼儿可通过少量多次喂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将25%-30%酒精与温水按1:1混合,快速擦拭四肢和背部。酒精挥发吸热效率高于水,但可能刺激皮肤或经皮吸收中毒。儿童、孕妇及酒精过敏者禁用,擦浴后需立即擦干并保暖。
物理降温期间需每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高热超过39.5摄氏度或出现惊厥、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退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可进食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保证每日8-10小时睡眠。体温正常后仍须观察3天,警惕潜在感染未完全控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