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流感症状几天消除

2.04万次浏览

侯大为 主任医师

侯大为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乙型流感症状一般7-10天消除,实际恢复时间与年龄、免疫状态、并发症及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病程发展主要分为发热期(1-3天)、症状高峰期(3-5天)和恢复期(5-10天)。

1、发热期:

起病后1-3天以高热为主,体温可达39-40℃,伴有畏寒、头痛等全身症状。此阶段病毒复制活跃,需及时使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儿童可能出现热性惊厥,老年人易出现脱水,建议卧床休息并补充电解质。

2、呼吸症状:

病程第2-4天出现咳嗽、咽痛、鼻塞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胸骨后疼痛。急性支气管炎是常见并发症,可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缓解症状。保持室内湿度50%-60%有利于气道湿润。

3、肌肉疼痛:

全身肌肉酸痛多持续3-5天,以腰背部和四肢为著。与病毒血症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关,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症状。建议每日温水擦浴并适度按摩,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肌炎风险。

4、消化不适:

约30%患者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等消化系统症状,儿童群体更易伴发呕吐腹泻。进食米汤、馒头等低脂易消化食物,必要时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持续呕吐需警惕病毒性心肌炎。

5、恢复阶段:

第5天后症状逐渐缓解,但咳嗽、乏力可能持续2-3周。免疫低下者需警惕继发细菌性肺炎,表现为再次发热或脓痰。康复期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每日保证8小时睡眠。

患病期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优先选择淡盐水、椰子水等补充电解质。饮食采用少量多餐原则,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等水果。恢复期可进行八段锦、呼吸操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人群聚集以防交叉感染。若10天后仍有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诊评估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