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佝偻病遗传方式主要涉及维生素D代谢异常或骨骼发育相关的基因突变,包括X连锁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等类型。
1、X连锁遗传:低磷性佝偻病多由PHEX基因突变导致,属于X连锁显性遗传。男性患者症状较重,女性携带者可能出现轻度骨骼异常。该类型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需结合磷酸盐补充和活性维生素D。
2、常染色体隐性: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Ⅰ型由CYP27B1基因突变引起,Ⅱ型与VDR基因缺陷相关。患儿表现为严重低钙血症和骨骼畸形,需终身使用骨化三醇或钙剂治疗,新生儿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3、常染色体显性:罕见病例由FGF23基因突变导致,表现为家族性低磷血症。患者肾小管磷重吸收障碍,需定期监测血磷水平,治疗采用中性磷溶液联合维生素D类似物。
4、多基因影响:营养性佝偻病虽非直接遗传,但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疾病易感性。孕期维生素D补充可降低子代发病风险,母乳喂养儿需注意维生素D预防性补充。
5、特殊类型:范可尼综合征等肾小管病变相关佝偻病具有遗传异质性,可能伴氨基酸尿或肾性糖尿。基因panel检测可明确分型,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预防遗传性佝偻病需重视孕前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对高风险家庭可进行基因检测。日常保证每日400-800IU维生素D摄入,青少年期加强负重运动促进骨矿化,定期骨密度检测有助于评估干预效果。合并骨骼畸形者需骨科评估是否需矫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