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彬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子宫癌患者的生存期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及个体差异。早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晚期则显著降低至20%-30%。生存期评估需结合手术效果、放化疗敏感性、靶向治疗应答等因素综合判断。1、分期决定预后:Ⅰ期患者肿瘤局限子宫体,术后五年生存率超90%;Ⅱ期侵犯宫颈后降至75%-80%。Ⅲ期扩散至盆腔淋巴结时生存率约50%,Ⅳ期远处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足12个月。病理分级中G1高分化癌预后优于G3低分化癌。2、治疗方式影响: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是主要治疗手段,早期患者术后可能无需辅助治疗。中晚期需结合顺铂+紫杉醇化疗、体外放疗或近距离放疗。复发患者可尝试贝伐珠单抗等抗血管生成药物,或PD-1抑制剂免疫治疗。3、病理类型差异:子宫内膜样腺癌占70%,激素受体阳性者对孕激素治疗敏感。浆液性癌和透明细胞癌恶性度高,易早期转移,中位生存期较腺癌缩短30%-40%。肉瘤样癌侵袭性最强,两年生存率不足20%。4、分子特征指导:微卫星不稳定型对免疫治疗响应率40%-60%,POLE突变型预后极佳。TP53突变常见于浆液性癌,提示化疗耐药风险。ER/PR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5、个体因素调节:60岁以下患者生存优势较老年群体高15%-20%。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者并发症风险增加。保持B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