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

张聪 副主任医师

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慢性肾炎可通过低盐饮食、控制血压、药物治疗、定期监测、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慢性肾炎通常由免疫异常、高血压、感染、代谢紊乱、遗传等因素引起。

1、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5克,避免腌制食品与加工食品。高盐饮食会加重水钠潴留,增加肾脏负担。建议采用清蒸、白灼等烹饪方式,多食用新鲜蔬果如冬瓜、黄瓜等具有利水功效的食材。

2、控制血压:将血压稳定在130/80mmHg以下,优先选择ACEI类或ARB类降压药。高血压是加速肾小球硬化的关键因素,可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有关,常伴随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可配合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3-5次。

3、药物治疗:根据病理类型使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或他克莫司。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大量蛋白尿患者,需定期检测肝功能与血常规。合并水肿时可联合使用呋塞米等利尿剂,注意预防电解质紊乱。

4、定期监测:每3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清除率等指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60ml/min以下时需调整治疗方案,警惕贫血、骨代谢异常等并发症。建议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记录血压、尿量等数据。

5、中医调理:采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改善脾肾功能,配合针灸足三里、肾俞等穴位。湿热证型可用玉米须、茯苓利水渗湿,肾阳虚者适合艾灸关元穴。需在正规中医院辨证施治,避免滥用偏方加重肾脏损伤。

慢性肾炎患者需长期保持优质低蛋白饮食,每日摄入0.6-0.8g/kg体重的蛋白质,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动物蛋白。适度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蛋白尿。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出现严重水肿或尿量骤减时应立即就医,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