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肾病科
慢性肾炎能否治愈取决于病理类型和干预时机,部分早期病例可通过控制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调节血压、减少炎症反应、避免肾毒性药物等方式稳定病情。
1、控制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g需积极干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可降低肾小球内压,ARB类药物如缬沙坦、氯沙坦适用于不耐受ACEI者,严重病例需联用糖皮质激素。
2、延缓肾功能恶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每年下降速度超过4ml/min需警惕,低蛋白饮食每日0.6-0.8g/kg可减轻氮质血症,配合α-酮酸制剂补充必需氨基酸,避免血肌酐快速升高。
3、调节血压:目标值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与非洛地平能稳定肾血流,利尿剂呋塞米适用于合并水肿者,需监测电解质防止低钾血症。
4、减少炎症反应:IgA肾病活动期需抑制免疫复合物沉积,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小剂量泼尼松可降低血尿发作频率,定期复查补体C3水平评估疗效。
5、避免肾毒性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等需严格禁用,造影检查前需水化处理,中药关木通等含马兜铃酸成分应彻底避免。
慢性肾炎患者需长期保持优质低蛋白饮食如鸡蛋清与深海鱼,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或快走,每3个月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睡眠时保持侧卧位减轻肾脏压迫,出现眼睑浮肿或夜尿增多时及时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