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脊髓炎和骨髓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前者指脊髓的炎症反应,后者为骨髓或骨组织的感染性病变。脊髓炎可能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疫苗接种反应、血管异常、脊髓压迫等因素引起,治疗方式包括糖皮质激素冲击、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支持、康复训练。骨髓炎通常与细菌感染、开放性骨折、糖尿病足、血源性播散、人工关节植入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发热寒战、窦道形成、白细胞升高等症状,需采用抗生素治疗、病灶清创、植骨手术、高压氧疗、负压引流等措施。
1、解剖差异:脊髓炎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部分,病变位于椎管内;骨髓炎则发生在骨骼的骨髓腔及骨皮质。脊髓炎急性期需静脉注射甲泼尼龙抑制炎症,骨髓炎急性期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抗生素。
2、病因区别:脊髓炎常见诱因为流感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多发性硬化;骨髓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导致。自身免疫性脊髓炎可应用环磷酰胺调节免疫,慢性骨髓炎需手术清除死骨并填充抗生素骨水泥。
3、症状表现:脊髓炎典型症状包括下肢瘫痪、感觉平面障碍、二便失禁;骨髓炎以病变部位持续性骨痛、局部肿胀为特征。脊髓炎恢复期需进行步态训练和膀胱功能重建,骨髓炎术后需保持引流管通畅并监测CRP指标。
4、诊断方法:脊髓炎确诊依赖MRI显示脊髓信号异常和脑脊液寡克隆带检测;骨髓炎诊断需结合X线片骨破坏征象、穿刺细菌培养。横贯性脊髓炎易遗留运动功能障碍,血源性骨髓炎可能并发脓毒血症。
5、预后差异:病毒性脊髓炎部分患者可完全康复,化脓性骨髓炎易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脊髓炎后遗症患者需长期使用巴氯芬缓解肌痉挛,骨髓炎康复期建议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骨愈合。
日常护理需注意脊髓炎患者定时翻身预防压疮,骨髓炎患者避免患肢负重;饮食应保证高蛋白、高纤维素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康复阶段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影像学变化。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或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