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骨髓炎可能由细菌感染、开放性骨折、血液循环障碍、免疫功能低下、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体通过血液或伤口侵入骨骼,引发炎症反应。局部红肿热痛是典型表现,需通过静脉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控制感染。
2、开放性骨折:外伤导致骨骼直接暴露于环境中,增加微生物定植风险。伴随伤口化脓或持续发热时,需手术清创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
3、血液循环障碍:糖尿病或外周血管疾病患者骨骼供血不足,组织修复能力下降。表现为伤口难以愈合,需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前列地尔联合高压氧治疗。
4、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者抵抗力薄弱,易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需调整免疫治疗方案并加强营养支持。
5、慢性疾病:镰状细胞贫血、类风湿关节炎等基础疾病可诱发非感染性骨髓炎。需针对原发病使用甲氨蝶呤、生物制剂等控制病情进展。
骨髓炎患者日常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避免高糖饮食加重炎症。适度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但急性期需严格制动。定期监测血常规和炎症指标,糖尿病患者需强化血糖管理。伤口护理时注意无菌操作,出现持续疼痛或发热应及时复查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