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英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婴儿肠绞痛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安抚等方式缓解。婴儿肠绞痛通常由肠道发育不成熟、乳糖不耐受、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衡、喂养不当等原因引起。
1、喂养调整:
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摄入易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卷心菜,配方奶喂养可尝试低乳糖或水解蛋白奶粉。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减少吞咽空气。少量多次喂养,避免过度饥饿后急促吸吮。
2、腹部按摩:
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蠕动,配合屈腿压腹动作每天3-5次。使用温毛巾热敷腹部温度不超过40℃,或让婴儿俯卧在大人膝盖上轻拍背部。飞机抱姿势能有效缓解腹胀疼痛。
3、药物干预:
西甲硅油可破坏气泡表面张力,二甲硅油和益生菌制剂如罗伊氏乳杆菌DSM17938能调节肠道微生态。乳糖酶补充剂适用于乳糖不耐受婴儿。用药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4、物理疗法:
白噪音或振动摇篮可分散注意力,襁褓包裹提供安全感。使用婴儿秋千或推车缓慢移动产生节律性刺激。温水浴37-38℃配合轻柔抚触能放松肌肉紧张。
5、情绪安抚:
保持环境安静昏暗,采用5S安抚法包裹、侧卧、摇晃、吮吸、嘘声。父母焦虑情绪会加重婴儿不适,需保持耐心。记录发作时间规律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每日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避免过度包裹导致过热。观察是否伴随血便、呕吐、体重不增等警示症状。多数肠绞痛在4-6月龄自然缓解,持续哭闹超过3小时应及时就医排除肠套叠、胃食管反流等器质性疾病。哺乳期母亲可增加omega-3脂肪酸摄入,婴儿清醒时进行俯卧训练增强腹部肌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