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高血压可能由遗传因素、高盐饮食、肥胖、慢性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基因可能影响血管紧张素系统或肾脏排钠功能,导致血压调节异常。这类人群需定期监测血压,通过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降低风险。
2、高盐饮食:
每日钠摄入量超过5克会打破体内钠钾平衡,引发水钠潴留和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常见于腌制食品、加工肉类、快餐等高盐食物摄入过多者。建议用香草、柠檬汁等天然调味品替代食盐,增加新鲜蔬果摄入。
3、肥胖问题:
体重指数超过28时,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同时增加心脏负荷。内脏脂肪堆积者更易出现胰岛素抵抗,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配合力量训练可有效改善。
4、慢性肾病: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会导致水钠排泄障碍,肾素分泌异常可能引发肾性高血压。这类患者常伴随夜尿增多、下肢水肿症状。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必要时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等肾脏保护型降压药。
5、睡眠呼吸暂停:
夜间反复缺氧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晨起血压飙升。患者多表现为白天嗜睡、夜间打鼾。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改善缺氧,同时需减重、避免仰卧位睡眠。
控制血压需综合管理,建议采用DASH饮食模式,重点摄入菠菜、香蕉等富钾食物,限制酒精每日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15克。每周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配合动态血压监测。长期未达标者需在心血管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