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能导致脊柱变形、慢性疼痛、活动受限、呼吸功能障碍及心理问题。
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身高逐渐缩短。严重者出现"驼背"体征,影响身体重心平衡,增加跌倒风险。畸形进展可能压迫内脏器官,如胃部受压引发早饱感。
骨折椎体周围肌肉持续代偿性收缩引发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神经压迫可产生放射性疼痛。约40%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20%需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或曲马多。
脊柱稳定性下降导致转身、弯腰等动作困难,日常活动能力降低50%以上。部分患者因恐惧再次骨折而自我限制活动,加速肌肉萎缩和骨量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胸椎多发骨折使胸腔容积减少30%,肺活量下降可诱发限制性通气障碍。重度畸形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夜间血氧饱和度可能低于90%,需长期氧疗支持。
形象改变和功能丧失引发焦虑抑郁,社交回避发生率高达60%。疼痛-失眠-情绪障碍三联征常见,部分患者需联合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或心理干预治疗。
建议每日摄入1000-1200mg钙质如300ml牛奶+绿叶蔬菜和800IU维生素D,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或太极拳。使用髋部保护器可降低50%跌倒骨折风险,定期骨密度监测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疼痛急性期可尝试热敷或经皮神经电刺激,但需避免推拿等可能加重损伤的操作。椎体成形术或后凸成形术适用于顽固性疼痛患者,需由脊柱外科评估手术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