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撕脱性骨折是否需卧床取决于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常见处理方式包括局部制动、支具固定、康复训练、药物镇痛、手术治疗。
急性期需限制患肢活动,通过石膏或支具固定骨折部位2-6周。手指、足部等小关节撕脱骨折可能仅需弹力绷带固定,避免牵拉肌腱附着点。制动期间可进行未固定关节的被动活动。
根据骨折部位选用功能性支具,髌骨下极撕脱常用膝关节铰链支具,肱骨大结节骨折采用肩关节外展支架。支具需保持骨折端稳定同时允许邻近关节适度活动,降低肌肉萎缩风险。
拆除固定后逐步开展关节活动度训练,踝关节撕脱骨折可进行跖屈背伸练习,尺骨鹰嘴骨折需肘关节屈伸康复。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应在固定期开始,股四头肌撕脱伤后需早期直腿抬高练习。
急性疼痛可使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肿胀时可短期口服地奥司明改善循环。骨折愈合期出现异位骨化可考虑使用吲哚美辛,但需监测胃肠道反应。
骨折块移位超过5mm或涉及关节面30%以上需手术固定,跟腱止点撕脱常采用锚钉修复,胫骨结节骨折多选用空心螺钉固定。术后仍需短期制动,但可较早开始CPM机辅助训练。
饮食需保证每日1.2-1.5g/kg蛋白质摄入促进韧带修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维持骨代谢。康复期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跑跳动作直至肌力恢复至健侧90%。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愈合进度,膝关节周围撕脱伤后需持续监测关节稳定性6个月以上。睡眠时抬高患肢15-20度可减轻肿胀,使用冷热交替疗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