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荨麻疹可能由过敏反应、物理刺激、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异常、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
食物过敏如海鲜、坚果、鸡蛋等,或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引发组胺释放,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渗出。避免已知过敏原,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
冷热温差、日光照射、机械摩擦等物理因素直接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穿戴透气衣物,避免极端温度环境,局部冷敷可缓解瘙痒。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可能诱发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控制原发感染后荨麻疹常自行消退,急性期可短期使用依巴斯汀缓解症状。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抗IgE受体或抗FcεRI抗体,导致肥大细胞持续活化。需进行甲状腺功能等免疫筛查,顽固病例可考虑奥马珠单抗治疗。
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作为半抗原触发变态反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严重者需肾上腺素抢救并记录致敏药物信息。
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记录发作诱因有助于针对性预防。慢性荨麻疹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免疫功能,持续6周以上症状需排查系统性疾病。急性发作伴喉头水肿或呼吸困难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