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过敏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局部护理、过敏原回避等方式治疗。过敏荨麻疹通常由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可快速缓解瘙痒,第二代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作用持久且嗜睡副作用小。严重病例可联合使用H1和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等H2受体阻滞剂能增强抗过敏效果。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口干、头晕等不良反应。
短期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口服激素适用于血管性水肿或全身性荨麻疹。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用于喉头水肿等危急情况,疗程一般不超过7天以避免副作用。长期反复发作患者需谨慎评估激素使用的风险收益比。
奥马珠单抗作为抗IgE单克隆抗体,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有效率可达70%。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适用于自身免疫性荨麻疹,需监测肝肾功能。生物制剂治疗前需筛查结核等潜在感染风险。
炉甘石洗剂每日3-4次涂抹可收敛止痒,冷敷能收缩血管减轻红肿。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含有薄荷脑的外用制剂能通过冷感效应暂时缓解不适。
通过血清IgE检测或皮肤点刺试验识别过敏原,常见包括海鲜、坚果、青霉素等。尘螨过敏者需使用防螨寝具,花粉季节减少户外活动。建立饮食日记记录可疑致敏食物,必要时进行激发试验确认。
荨麻疹急性期建议选择大米、青菜等低敏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度游泳、瑜伽等运动可调节免疫功能,但运动诱发性荨麻疹患者需谨慎。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复发,慢性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过敏原谱变化。皮肤瘙痒时可采用拍打代替抓挠,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用于过敏性休克应急处理,家庭成员需掌握急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