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梅毒疹与一般皮疹可从形态特征、分布规律、伴随症状、病程进展及实验室检测五个方面进行鉴别。
梅毒疹典型表现为铜红色圆形斑丘疹,表面光滑无鳞屑,边界清晰,直径约0.5-2厘米,二期梅毒可见特征性领圈状脱屑。普通皮疹形态多样,湿疹呈多形性红斑伴渗出,荨麻疹为风团样隆起,药疹常呈对称性弥漫性红斑。
梅毒疹好发于手掌足跖,呈对称性分布,躯干四肢也可累及,但面部少见。病毒性皮疹多集中于躯干,过敏性皮疹常见于接触部位,玫瑰糠疹沿皮纹走向呈"圣诞树"样排列。
梅毒疹多无瘙痒,可伴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系统症状,二期梅毒可能出现黏膜斑。普通皮疹常伴明显瘙痒,病毒性皮疹有前驱症状,接触性皮炎伴烧灼感。
梅毒疹潜伏期约2-12周,未经治疗可持续数周后自愈但会复发。急性荨麻疹24小时内消退,湿疹呈慢性反复发作,药疹在停药后逐渐缓解。
梅毒确诊需进行非特异性抗体试验RPR/TRUST和特异性抗体检测TPPA/TPHA,暗视野显微镜可查见螺旋体。普通皮疹通过过敏原检测、病毒分离或皮肤活检即可鉴别。
日常需观察皮疹变化规律,避免搔抓破损皮肤。梅毒疹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完成青霉素疗程,性伴侣需同步筛查。普通皮疹患者可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或弱效糖皮质激素,保持皮肤清洁湿润。出现不明原因皮疹建议尽早就医,特别是手掌足跖出现无痛性红斑时需优先排除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