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梗塞是怎么回事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小脑梗塞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病变、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溶栓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控制危险因素、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1、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斑块形成,血管狭窄或闭塞引发小脑缺血。患者常出现突发眩晕、共济失调,可通过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稳定斑块,配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2、心源性栓塞:

房颤患者心脏附壁血栓脱落阻塞小脑动脉,多伴随恶心呕吐、行走不稳。需长期服用抗凝药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同时控制心室率,基础病因可能与风湿性心脏病或冠心病有关。

3、小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导致穿支动脉闭塞,表现为精细动作障碍、构音不清。需严格监测血糖,使用胰激肽原酶改善微循环,伴有高血压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4、血流动力学改变:

严重脱水或低血压造成小脑分水岭区梗死,典型症状为体位性头晕、眼球震颤。急性期需扩容补液,慢性期可通过增加钠盐摄入、穿弹力袜改善低灌注状态。

5、血液高凝状态:

红细胞增多症或恶性肿瘤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引发局灶性小脑梗死。需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行血浆置换,部分患者伴有头痛、视物模糊等全血黏度增高症状。

小脑梗塞患者急性期后需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如Brandt-Daroff练习,日常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g,每周进行3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出现持续性头晕、饮水呛咳等症状时应及时复查头颅MRI,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定期监测INR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