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需要做哪些检查项目

胡乃文 副主任医师

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慢性胆囊炎通常需进行超声检查、血液检查、胆囊功能检查、CT或MRI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五项核心检查。

1、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是首选筛查手段,可清晰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及胆汁淤积情况。典型表现为胆囊壁厚度超过3毫米,常伴随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该检查无创且经济便捷,对胆囊形态学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2、血液检查:

血常规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肝功能检测能评估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异常。合并胆管梗阻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反映炎症活动度。

3、胆囊功能检查:

胆囊收缩功能试验通过脂餐刺激后超声测量胆囊体积变化率,正常收缩率应大于50%。核素肝胆显像可定量分析胆囊排空功能,对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尤为重要。

4、CT/MRI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能清晰显示胆囊周围炎症浸润及并发症,如胆囊穿孔或脓肿形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胆管系统显像更优,可鉴别胆总管结石或肿瘤性病变。

5、内镜造影检查: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兼具诊断与治疗价值,可直接观察胆管系统并取活检。适用于合并胆总管结石或可疑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者,但属于侵入性操作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确诊慢性胆囊炎后应保持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内,避免油炸食品及动物内脏。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泄,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胆汁代谢,但需避免腹部受压动作。合并胆绞痛发作时需立即禁食并就医,长期反复发作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