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慢性胆囊炎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但完全治愈难度较大。病情控制效果主要与胆囊功能损伤程度、结石是否清除、炎症反复发作频率、患者依从性、合并代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
长期炎症导致胆囊壁纤维化会永久性削弱浓缩胆汁功能。对于胆囊收缩率低于30%的患者,即使消除炎症仍可能遗留消化不良症状。这类情况需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等利胆药物辅助消化。
合并胆囊结石时,结石持续刺激黏膜是复发主因。直径小于5毫米的胆固醇结石可通过口服鹅去氧胆酸溶解,但色素性结石或大结石往往需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才能根治。
每年发作超过3次提示病情进展,可能引发胆囊萎缩或癌变。这类患者需进行胆汁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进行抗感染治疗。
患者擅自停药或暴饮暴食易导致复发。规范治疗需持续3-6个月,期间需严格低脂饮食,避免蛋黄、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刺激胆囊收缩。
糖尿病或高脂血症患者更易复发。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重胆囊血管病变,需同步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改善代谢状态,将空腹血糖维持在6.1mmol/L以下。
慢性胆囊炎患者日常需建立规律进食习惯,每日5-6餐少量进食可减少胆汁淤积。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避免油炸食品。适量进食山楂、陈皮等促进胆汁分泌的食材,但急性发作期需禁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维持BMI在18.5-23.9范围内。每3-6个月复查胆囊超声和肝功能,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右上腹痛、发热或黄疸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