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附件炎可能由细菌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手术操作感染、免疫力下降、不良卫生习惯等原因引起。
病原体通过阴道上行感染是附件炎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以及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这些细菌突破宫颈黏液屏障后,可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至输卵管和卵巢,引发炎症反应。
盆腔内其他器官的炎症可能直接扩散至附件,如阑尾炎、结肠炎等。炎症通过淋巴系统或直接接触传播,导致输卵管和卵巢受累。这种感染途径在急性发作期尤为明显。
宫腔手术如人工流产、刮宫术、输卵管通液等医疗操作可能破坏生殖道自然防御机制。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可使细菌侵入输卵管腔,造成医源性感染。
长期疲劳、压力过大、营养不良等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生殖道正常菌群可能转变为致病菌。免疫缺陷状态也使得病原体更容易在附件部位定植繁殖。
经期性生活、使用不洁卫生用品、阴道冲洗等行为可能破坏阴道微环境平衡。这些习惯增加了病原体逆行感染的风险,是附件炎的重要诱因。
预防附件炎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使用碱性洗液过度清洁外阴,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适度运动可增强盆腔血液循环,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量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有助于维持阴道菌群平衡。出现下腹持续疼痛、异常分泌物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慢性盆腔炎或不孕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