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主要有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消耗综合征、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心血管疾病。

1、机会性感染:

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后,结核病、肺孢子菌肺炎、隐球菌脑膜炎等机会性感染成为主要死因。肺孢子菌肺炎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隐球菌脑膜炎常引发颅内压增高。早期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可降低感染风险,确诊后需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2、恶性肿瘤:

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是艾滋病相关典型肿瘤。卡波西肉瘤可见皮肤紫红色结节,内脏受累时预后较差。淋巴瘤可能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延缓肿瘤进展,中晚期需结合化疗或放疗。

3、消耗综合征:

持续体重下降超过10%伴慢性腹泻或乏力,与肠道吸收障碍、代谢紊乱相关。表现为严重营养不良、肌肉萎缩。需进行营养评估,采用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必要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4、神经并发症:

艾滋病痴呆综合征和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痴呆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运动迟缓,周围神经病变有四肢麻木刺痛。抗病毒治疗可延缓进展,神经症状明显时需联合神经营养药物。

5、心血管疾病:

慢性炎症状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和肺动脉高压风险增加。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控制血压血脂,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严重病例需专科干预。

艾滋病患者应保持规律抗病毒治疗以维持免疫功能,定期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饮食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35千卡热量和1.5克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心肺功能,但需避免过度疲劳。注意食品卫生,避免生食,接触宠物后彻底洗手。出现持续发热、体重骤降、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