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患者牙龈症状主要包括牙龈红肿、牙龈出血、牙龈溃疡、牙龈坏死和牙龈增生。这些症状与免疫功能低下、机会性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
艾滋病患者因免疫系统受损,口腔菌群失衡易引发牙龈炎症。牙龈组织充血肿胀,可能伴随局部压痛,常见白色念珠菌等机会性感染。需通过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控制感染,同时加强口腔清洁。
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轻微刺激即可引发出血,表现为刷牙或进食时自发性渗血。可能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需检测CD4细胞计数评估免疫状态,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口腔黏膜出现边界清晰的痛性溃疡,多由单纯疱疹病毒或EB病毒引起。溃疡表面覆盖灰白色假膜,周围充血明显,影响进食功能。需采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局部镇痛处理。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是典型表现,牙龈边缘呈火山口样缺损,伴随腐臭味和灰黑色坏死组织。与梭形杆菌、普氏菌等厌氧菌感染相关,需联合甲硝唑和广谱抗生素治疗。
长期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如苯妥英钠可能引发药物性牙龈增生,表现为牙龈乳头肥厚呈结节状。需调整用药方案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严重者需手术修整牙龈形态。
艾滋病患者应每日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氯己定漱口水维护口腔卫生,避免吸烟饮酒刺激黏膜。建议每3个月进行专业牙周检查,出现持续发热或溃疡扩大需及时就医。饮食选择高蛋白流质食物如蒸蛋羹、牛奶,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