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药物的副作用有哪些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抗病毒药物常见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代谢异常和神经系统症状。主要与齐多夫定、依非韦伦、替诺福韦等药物相关。

1、骨髓抑制:

部分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齐多夫定可能引起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为乏力、易感染,需定期监测血常规。严重时可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2、胃肠道反应:

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常见恶心呕吐、腹泻。建议分次随餐服用,症状持续可考虑改用整合酶抑制剂多替拉韦。约30%患者用药初期出现适应现象。

3、肝肾功能损害:

替诺福韦可能引起肾小管损伤,表现为肌酐升高。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易导致转氨酶升高。用药前需评估基线肝肾功能,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相关指标。

4、代谢异常:

部分药物可能引起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司他夫定可导致脂肪重新分布,出现向心性肥胖或四肢脂肪萎缩。建议配合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

5、神经系统症状:

依非韦伦常见头晕、多梦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初期。睡前服药可减轻症状,通常2-4周后逐渐缓解。严重者可考虑更换为拉替拉韦等整合酶抑制剂。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药物调整或对症处理缓解。治疗期间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抗氧化营养素,避免酒精摄入加重肝脏负担。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配合适度有氧运动改善机体代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