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结核病咳嗽主要表现为长期干咳或少量黏痰,常伴随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消瘦乏力等典型症状。结核性咳嗽的特点主要有持续时间长、痰中带血、晨起加重、抗生素无效、伴随全身症状。
结核病咳嗽通常持续2周以上,多数患者咳嗽时间超过1个月。与普通呼吸道感染不同,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咳嗽呈渐进性加重,初期可能被误认为感冒,但症状持续时间明显更长。
约30%-50%肺结核患者会出现咯血症状,表现为痰中带血丝或少量鲜红色血液。这是由于结核病灶侵蚀肺组织血管所致,咯血量通常较少,但可能反复出现。
结核性咳嗽在清晨时段最为明显,患者起床后常出现阵发性咳嗽。这与夜间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有关,晨起体位改变时刺激咳嗽反射,可能咳出较多黏稠痰液。
普通抗生素对结核杆菌无效,这是鉴别结核性咳嗽的重要特征。患者使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后咳嗽无改善,需考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
结核咳嗽多伴有典型中毒症状,包括午后低热37.3-38℃、夜间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这些全身症状与结核杆菌释放的毒素及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结核病患者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每日蛋白质供给应达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咯血。居住环境保持通风良好,每日开窗换气2-3次,阳光直射可杀灭部分结核杆菌。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痰液需经消毒处理后丢弃。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规范抗结核治疗,不可自行停药,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和痰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