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乃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风湿免疫科
心肌梗塞可通过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药物治疗及心脏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心肌梗塞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原因引起。
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12小时内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尿激酶等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恢复血流。治疗需在具备监护条件的医院进行,出血风险较高者需谨慎选择。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当前首选方法,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解除血管狭窄。手术创伤小且能迅速开通血管,但需在发病24小时内实施,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通过取自体血管建立血流旁路。手术能显著改善心肌供血,但需开胸且恢复期较长,术后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
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绞痛,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能降低心肌耗氧,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可稳定斑块。药物需终身服用以预防再梗塞,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
心脏康复包括有氧运动、呼吸训练及心理疏导,可改善心功能并降低死亡率。建议发病后2周开始低强度运动,逐步增加至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心肌梗塞患者需长期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克以内,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戒烟限酒并保持体重指数小于24,每周进行5次30分钟快走或游泳。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时立即就医。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预后,建议加入患者互助小组获取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