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踝关节积液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穿刺抽液、关节腔注射等方式治疗。踝关节积液通常由外伤、关节炎、感染、痛风、滑膜炎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休息,使用支具或弹力绷带固定踝关节,避免负重活动。慢性期可逐步恢复活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行走。休息期间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急性损伤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有助于收缩血管减轻渗出。慢性期或非感染性积液可使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积液吸收。注意皮肤感觉异常者慎用温度刺激。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滑膜炎患者可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软骨。感染性积液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用抗生素,痛风性关节炎需使用秋水仙碱片控制尿酸水平。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积液量较大且张力高的患者,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关节腔穿刺抽液,同时送检积液常规和培养。操作后需加压包扎,必要时可重复进行。该方法能快速减轻关节腔内压力,但需严格消毒避免继发感染。
顽固性积液可在抽液后注入玻璃酸钠注射液改善关节润滑,严重滑膜增生者可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控制炎症。注射治疗需间隔2-3周重复,每年不超过3-4次。糖尿病患者需谨慎使用激素类药物。
踝关节积液患者日常应选择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促进组织修复。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功能锻炼,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建议穿着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高跟鞋和硬底鞋。若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加重或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