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脚踝肿痛建议挂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可能由踝关节扭伤、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下肢静脉血栓等原因引起。
踝关节扭伤是脚踝肿痛的常见原因,多因运动损伤或行走姿势不当导致韧带拉伤。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淤青、活动受限等症状。骨科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结合X光或核磁共振明确诊断,必要时采用支具固定或康复训练。若合并骨折需进行复位固定。
痛风性关节炎常表现为夜间突发性单侧脚踝红肿热痛,血尿酸检测可辅助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则多呈对称性关节肿胀伴晨僵,需完善类风湿因子和抗CCP抗体检查。这两种疾病均需长期药物控制,急性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下肢静脉血栓可能导致脚踝持续性肿胀伴皮肤发红发热,尤其常见于长期卧床或术后患者。血管超声检查可明确血栓位置,治疗包括抗凝药物和弹力袜压迫。严重者需行导管溶栓或取栓手术。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引起黏液性水肿导致脚踝肿胀,伴有怕冷、乏力等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指标,通过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时也可能出现足踝部肿胀。
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低蛋白血症导致水钠潴留,常表现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需通过尿常规、肾功能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病情,治疗包括利尿剂和原发病管理。
脚踝肿痛患者就诊前可暂时抬高患肢减轻肿胀,避免剧烈运动。建议穿宽松鞋袜减少压迫,48小时内可冷敷缓解疼痛。日常注意控制高嘌呤饮食预防痛风发作,适度活动踝关节增强稳定性。若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皮肤溃烂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