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小便急胀却尿量少可通过调整饮水习惯、膀胱训练、药物治疗、导尿处理、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该症状可能由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等因素引起。
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或长时间不饮水。限制咖啡、酒精等利尿饮品摄入,睡前2小时减少液体摄入。规律排尿间隔可设置为2-3小时,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通过延迟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从初始10分钟逐步增加至3-4小时。排尿时采用放松体位,可尝试热敷下腹部或听流水声刺激排尿反射。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力量,每日进行3组收缩训练。
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膀胱颈及前列腺平滑肌,M受体拮抗剂如索利那新能抑制膀胱过度收缩。存在感染时需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神经源性膀胱可考虑肉毒杆菌素注射。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急性尿潴留需留置导尿管引流,间歇性导尿适用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导尿操作需无菌处理,每日导尿次数根据残余尿量调整。长期导尿者应定期更换导管,监测尿常规预防感染。
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尿道狭窄需做尿道扩张或成形术。膀胱颈梗阻可选择膀胱颈切开术,严重病例可能需膀胱造瘘。术后需保持导尿管通畅,观察排尿情况。
建议记录排尿日记监测尿量及症状变化,避免久坐压迫会阴部。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若伴随发热、血尿或腰痛需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泌尿系统感染风险。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和尿流率检测,长期症状未缓解者需排查神经系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