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缺乏微量元素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常见危害主要有贫血、免疫力下降、甲状腺功能异常、骨骼发育障碍、皮肤病变等。微量元素如铁、锌、碘、钙、硒等参与人体代谢、免疫调节和器官功能维持,长期缺乏可能引发不可逆损害。
铁元素缺乏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必需成分,长期缺乏可能影响氧气运输,加重心脏负担。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硫酸亚铁片等药物补充,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锌元素不足会削弱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锌参与淋巴细胞分化和抗体产生,缺乏时可能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伤口愈合延迟。牡蛎、牛肉等食物含锌丰富,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甘草锌颗粒、蛋白锌等制剂。
碘缺乏可能引起甲状腺肿大或功能减退,表现为代谢减慢、体重异常增加。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键元素,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可补充碘。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碘化钾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药物调节甲状腺功能。
钙和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骨骼矿化,儿童可能出现佝偻病,成人易发骨质疏松。奶制品、豆制品富含钙质,阳光照射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临床常用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骨化三醇胶丸等药物辅助治疗。
硒元素不足可能导致皮肤弹性下降、白斑或大骨节病。硒具有抗氧化作用,巴西坚果、海鱼等食物含量较高。严重缺乏时可遵医嘱使用硒酵母片、亚硒酸钠片等补充,但需避免过量摄入引发中毒。
日常饮食应注意多样化,均衡摄入肉类、海产品、坚果、乳制品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可定期检测微量元素水平,在医生指导下科学补充。避免盲目服用补充剂,过量摄入某些微量元素蓄积可能引发中毒。烹饪时减少过度加工,采用蒸煮等低温方式有助于保留食物中的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