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鼻咽癌放疗后牙龈肿痛可通过口腔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等方式缓解。牙龈肿痛通常由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继发感染、唾液分泌减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每日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轻柔刷牙,配合生理盐水或医用漱口水含漱。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湿润可选用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放疗后口腔黏膜脆弱,需禁用酒精类漱口产品。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含漱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局部抗菌药物。疼痛明显者可短期应用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黏膜修复可配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需严格避免自行使用激素类或强效镇痛药物。
采用低温生理盐水含漱缓解灼痛感,每日可重复进行多次。颌面部冷敷每次不超过15分钟,需间隔纱布防止冻伤。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可改善口腔干燥症状,常用药物为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
选择高蛋白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蒸蛋羹、肉泥粥等。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制剂,必要时使用肠内营养粉剂。避免过热、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黏膜,进食后立即清洁口腔。
放疗后需每1-2个月复查口腔状况,通过唾液分泌测试、口腔黏膜活检等评估恢复情况。出现持续性溃疡、出血或张口困难时需及时就诊。长期随访可早期发现放射性骨坏死等迟发并发症。
放疗后口腔护理应持续6个月以上,日常可使用加湿器维持环境湿度。建议随身携带饮用水缓解口干,睡眠时可采用侧卧位减少唾液腺压迫。严格戒烟限酒,避免佩戴义齿造成黏膜损伤。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发热,需警惕骨髓抑制等放疗副作用,应立即返院进行血常规和炎症指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