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吃桃子可能会拉肚子,也可能不会拉肚子。桃子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果糖,过量食用或对某些成分敏感时可能引发腹泻。若桃子未清洗干净或变质,也可能导致胃肠不适。
桃子表皮残留的农药或细菌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人群对桃子中的果糖吸收不良,大量摄入后肠道渗透压升高,水分滞留导致腹泻。未成熟的桃子含有较多鞣酸,可能加重胃肠负担。食用前彻底清洗、控制摄入量可降低风险。
对桃毛过敏者接触后可能出现过敏性肠炎,表现为腹泻伴随皮肤瘙痒。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用高纤维食物后易出现肠道蠕动异常。糖尿病患者过量摄入高糖水果可能诱发渗透性腹泻。这类情况需避免空腹食用,每次建议不超过200克果肉。
日常可选择成熟度适中的桃子,去皮后切成小块分次食用。腹泻期间应暂停食用并补充电解质水,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发热需就医。胃肠功能较弱者可尝试将桃子蒸煮后食用,减少对肠道的直接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