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在中医中属于耳痈范畴,多由热毒壅滞、气血瘀阻所致,诊断需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主要有风热外袭、肝胆湿热、气血瘀滞、阴虚火旺、正虚邪恋五种证型。
耳廓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恶寒,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多因外感风热邪毒侵袭耳廓所致。治疗以疏风清热为主,可选用银翘散加减,配合外敷金黄散。常用中药包括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清热解毒之品,同时需避免抓挠患处。
耳廓红肿灼痛明显,脓液黄稠,伴口苦咽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常因肝胆湿热上蒸耳窍引发。治宜清泻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可配合黄连膏外涂。治疗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保持耳部清洁干燥。
耳廓暗红肿胀,疼痛拒按,脓液暗红质稠,舌暗紫或有瘀斑,脉涩。多因外伤或久病致气血运行不畅。治疗需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可用桃红四物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外敷冲和膏。日常应避免耳部受压,防止病情加重。
耳廓红肿不甚但久不愈,脓液清稀,伴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常见于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者。治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减,可外涂紫草膏。需注意作息规律,避免熬夜耗伤阴液。
耳廓溃口难敛,脓液清稀量少,面色苍白,乏力纳差,舌淡苔白,脉细弱。多因久病气血亏虚,余毒未清所致。治疗需益气养血、托毒生肌,选用托里消毒散加减,外用生肌玉红膏。日常应加强营养,适当食用山药、红枣等补益之品。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患者需保持患耳清洁干燥,避免挤压或碰伤。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及海鲜发物。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头部活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耳廓形态变化,若出现耳廓变形需及时干预。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配合耳穴贴压、艾灸等外治法可增强疗效。病情严重或久治不愈者应及时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防止耳廓畸形等后遗症。